近日,民政部印發關于組織開展2020年社會工作主題宣傳活動的通知。
此次主題宣傳活動從6月1日至7日,以“專業社工 守護兒童 托起希望”為主題,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社會工作宣傳活動,結合“六一”國際兒童節,廣泛宣傳社會工作在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、推動兒童關愛保護、助力脫貧攻堅、協同社會治理等方面取得的良好成效,進一步弘揚社會工作專業精神,展示社會工作實踐成果,提升社會工作的社會認同,營造社會工作事業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。
日前,中國社工網官方宣布入選首期“講好社工故事” 20人名單,其中來自廣東省江門市孫科的《社工:在平凡之中閃光 用生命影響生命》入選,現刊登獲獎故事。
故事講述人:
孫科,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祥光社會工作服務中心, 一線社工, 2017年度“中國最美社工”、“最美蓬江人”,2018年“全國百姓學習之星”,2019年“廣東好人”、“新時代公益人物”,2020年2月“中國好人榜(提名)”、“全國百優志愿者”。
對于社工,一生之中找到你,注定會產生許多愛的故事
2002年,我作為志工,開始接觸“星星的孩子”(自閉癥孩子),看到“寶寶”們經感統訓練、自閉癥訓練后有進步,意識到社工的重要性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,我參與災后援助,被深深觸動,了解了專業社會工作重要性,慢慢開始以“草根”形式加入社工隊伍,抱著“一心為人民服務,傳達黨惠民精神”的信念,嚴守一名職業社工的操守。2013年10月,由市民政局推薦,省民政廳選拔,我作為江門社工代表到香港學習,經14天“地獄式”訓練后,背回重重的行囊——“助人自助”的社工理念。至今,我一直將“本我所知,盡我所能,竭誠服務人群”作為座右銘,背上行囊,到街道、進社區、去學校、留農村,到百姓最需要社工的地方,堅定地走社工之路。見證許多平凡而感人的故事,也屢屢為愛而感動一日傍晚6時多,外面還下著雨,我趕回社工中心,發現門口放著一袋菜。一進辦公室,門衛來電說,菜是一位阿姨送來的,是自家種的菜。回到家里,手機響了起來,接通后對方說:“菜收到了么?我是你幫助過的翠姨啊,現在生活好多了,自己有一個小農場,種種菜養養雞,多謝你不離不棄的支持和鼓勵。”
一些自種的菜,表達了翠姨的感恩,也感動了做社工的我。第二天,我將菜作為殘障人士“學習生活技能”活動的材料,并在活動中鼓勵殘障學員“做人就像翠姨一樣,心懷感恩之心”。
社工,同樣用愛感動別人。節假日,我也當上“代理爸爸”,在節日里給特殊兒童送上家的幸福味道,不僅帶上“新兒子”去“嘆”早茶,享受家庭天倫之樂,還讓“新兒子”與哥哥切磋游戲。“新兒子”高興自不用說,而“新兒子”媽媽通過微信知道了兒子的情況,趕緊打來電話感激地說:“真的非常感謝你們,非親非故卻讓我兒子過上歡樂節日,不是親人勝似親人。”
于平凡中閃光,從自身做起,從點滴小事做起,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
源于對社工工作的熱愛,我由早上忙到晚上,像“瘋狗”一樣,慢慢地被人稱為“狗哥”“瘋狗社工”。
真想能有多些時間,幫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。我處理了200多宗個案,看到他們走出困境,我深感社工的重要,其中馨姐個案一直記在心頭。
馨姐是一名外來工,單親媽媽,長期貧血,已經是肝癌晚期,靠輸血來維持生命。作為一名社工,我問自己,我,到底能幫馨姐多少呢?我雖然無法改變服務對象生命的長度,但我可以用專業服務讓每個生命感受到溫暖。我除了自己捐血外,還發動志愿者來捐血,并組織志愿者陪伴馨姐,聊天、按摩、催眠,減輕她的病痛。護士見到我們說:“你們社工、志愿者比親人更親!”
愛心的陪伴就是最好的良藥,馨姐慢慢地開始有了笑容。
一天她拉著我的手說:“孫社工,我也希望像你一樣,幫助別人。”馨姐不僅拿出1000元積蓄,捐贈給慈善機構,還簽下了捐獻書,自愿將自己的遺體捐獻出來。你知道嗎?其實,馨姐是當年廣東省第一例整個遺體捐獻者,被評為“廣東省好人”。馨姐所捐贈的一千塊錢,按她遺愿叫“康乃馨愛心種子”,我們聯動愛心企業注入更多愛的種子,已幫助了60多位貧困單親媽媽。
馨姐臨終前對我說:“孫社工,我有兩個心愿,需要您幫忙實現……”說完,她的眼眶里已全是淚水。其實,馨姐的第一個心愿,就是去西餐廳吃一頓西餐。記得那一天,我是從又黑又窄的五樓,背她下來,再推著輪椅一步一步送她到西餐廳。到了西餐廳,馨姐點了自己喜歡的西餐,聊了她的家庭開心事。最后,她對我說:“孫社工,我知道自己真的要走了,感謝您們一路陪伴。我知道您們社工真的有能力幫到人,我將不聽話的兒子——嘉嘉,托付給您,這是我最后的心愿。”
兩天后,我與兩名社工陪伴馨姐,陪她走完生命最后一刻。她走得很平靜、很舒心。
馨姐的兒子嘉嘉,一直是母親放心不下的孩子。我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對待嘉嘉,每次志愿服務都帶上他,嘉嘉遇上一位與他經歷相似的阿俊。阿俊說:“孫社工不僅幫助我戒除毒癮,為我找到好的學校再讀書,還協助我搞好家庭關系;讓我好會感恩,一畢業就加入他們志愿服務隊,報答社會。”愛可以傳遞的,終于有一天,嘉嘉跪在我面前哭著說:“叔叔,我錯了,我對不起媽媽。我再也不做惹事生非、打架斗毆、危害社會的事。我要像您一樣,做個有用于社會的人,我要加入你們志愿服務隊。”我輕輕撫摸他的頭說:“孩子,誰沒有錯,我相信你,改了就是好孩子!”聽了我的話后,嘉嘉痛哭起來,因為他感受到父愛般關懷,感受到社會的大愛……
沒想到,這件事不僅幫助馨姐完成了心愿,還為她們母子增能,報恩社會。
我只是一名普通社工,沒能干出轟轟烈烈的大事,但平時用心讓小愛積成大愛;因為熱愛社工這份職業,而努力去堅守,為愛感動而行走。用實際行動,用生命影響生命,用愛傳遞愛,用自己心溫暖另一顆心,助人自助,讓每個服務對象重燃生活希望。
編輯:江文/來源:社工中國網/責任編輯:鄭 東啟